遠紅外線是不可見光
太陽光線大致可分為可見光及不可見光??梢姽饨浫忡R會折射出紫、藍、青、綠、黃、橙、紅顏色來。
不可見光一般認為0.72-1.5µm為近紅外線,1.5-5.67µm為中紅外線,5.67 -1000µm為遠紅外線??茖W家于1976年始在發表的論文上將民用遠紅外線統一定義為3 -1000μm之間的波長.。
其中波段8~15µm為人體所需要的,也稱為:生命光線!
遠紅外線是怎樣對人體產生效果的
遠紅外對人體作用的核心在于:能否釋放出原子內部能量并與人體同頻的8~15µm波段,達到共振效應。即可提高人身體的含氧量,細胞因而能恢復活力,精神更暢旺、頭腦更靈活.進而能提高抗病能力,延緩衰老。
人類生存4大要素:空氣,水,遠紅外線,食物。其中空氣,遠紅外線是看不到的,但確實是存在。遠紅外線雖是不可見光波,但對人類生存必不可少。
學臨床試驗中發現,能產生與人體同頻共振吸收的遠紅外線技術核心在于:選擇熱交換能力強、能放射特定波長遠紅外線的材料,通過協振技術,克服物質分子間的凡德瓦爾力,把高分子有機物、大分子團的氫鍵切斷,變成獨立的生物小分子團水合氫異鍵能,才能釋放出原子內部能量,產生8~15µm的遠紅外線光波!
近、中紅外線對人體會造成傷害
首先,遠紅外線的用途有哪些呢?
第一、軍事用途,如:一般人印象中的遠紅外夜視技術、導彈制導技術,這里就不多講了。
第二、工業用途,一般用于工業加熱、食品烘焙、制品干燥、烤漆等。
第三、養生用途,即物理療法,適用于此的遠紅外線,盡量排除近、中紅外線。以遠紅外線(波長6-14微米)較適合。光波房釋放的遠紅外線就屬于這種類型。
為什么只有遠紅外線對人體有益
接下來,我們要講的是遠紅外線療效的原理,也就是為什么對人體有效?有什么科學依據?
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,細胞中占最大部分的是水分,水分子的最有效吸收頻率約為6.27μm恰好在遠紅外線的4~14μm區域內,細胞膜上有許多的磷脂質、蛋白質及醣類,它們的平均波長也介于4~14μm遠紅外線范圍內。
其中,根據研究發現,波長為9μm的遠紅外線,最容易被人體蛋白質吸收,由于這個過程中,蛋白質溫度不會發生變化,因此稱之為非熱效應。
根據生物物理學學者、中國電子科技大學高能電子學研究所龐小峰教授的生物物理模型,以及臺灣萬芳醫院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西苑多年研究結論,同時證明了遠紅外線非熱效應的正確性。
蛋白質是人體細胞中催化各種化學反應必不可缺少的要素,若蛋白質缺乏能量無法工作或者效率低下的,細胞的生理機能就會收到嚴重影響,造成人體虛弱或者疾病。
生物體中提供細胞能量的方法,主要是三磷酸腺苷水解,而遠紅外線的振動能量與三磷酸腺苷水解的能量非常接近,可以形成共振傳遞,并借此調控蛋白質磷酸化,調控蛋白質活性,而磷酸化反應正是三磷酸腺苷水解的結果。
遠紅外線是非熱效應在起作用
我們該如何區分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呢?一般近、中遠紅外產生的是熱效應,用它來照射雞蛋,可以將雞蛋烤熟。而用8μm波段的遠紅外線,產生的是非熱效應,用它來照射雞蛋,可以使雞蛋孵出小雞。這是一種很粗暴的理解和區分方式。
所以,應用遠紅外理療時,不用皮膚發熱發燙、流汗才有效果,利用遠紅外線的非熱效應,就能達到對人體很好的效果了。